实用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3、联系已有经验,大胆创作。
设计思路:
为了开发和利用海岛的乡土资源,我班孩子在本阶段生成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豆宝宝”。因此,在我们的种子角中,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有红红的赤豆、白白的扁豆、绿绿的绿豆、品种多样的大豆等等。孩子们对这些豆宝宝虽有一定的认识,如赤豆可以做豆沙,黄豆可以做豆浆,但都比较粗浅。为了引发他们对豆类的进一步探索欲望,我们设计了“五彩豆”活动。利用豆类的特征,鼓励幼儿摇一摇,引出三种豆(赤豆、绿豆、黄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尝一尝,感受豆类食品的不同风味;做一做,运用丰富的想象,用各种豆豆大胆创作美术作品。
活动重点: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活动难点:利用豆类的不同颜色,大胆表现豆贴作品
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放置黄豆、绿豆、赤豆各一的三瓶豆罐
2、各色各类豆子(青豆、黑豆、蚕豆、豌豆……)
3、相关豆类食品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交流讨论—→创作表现
1、激发兴趣
(1)在每张桌子上放置黄豆、绿豆、赤豆各一的三瓶豆罐请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
(幼儿操作后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一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豆。
2、自由探索
(1)师:这些豆豆为什么会发出不同声音呢?请你们从每个豆罐里取一粒豆宝宝,放在手心里看一看,和朋友说一说,它们长的怎么 样?(颜色、大小、形状不一,但它们都有豆萁)
(2)师:在这些豆豆里,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幼儿相互讨论)
(3)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观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我们喜欢的豆宝宝在那里变成了什么?(幼儿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
(1)师:你们在展览会上看到了什么?是由哪种豆宝宝做成的?
幼:我看到了豆沙、棒冰……它们是用赤豆做成的;
我看到了豆腐、腐竹……它们是用黄豆做成的;
我看到了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
小结: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
价值。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常吃豆类食品,使我们的身体长的棒棒的。
(2)师:除了这三种豆豆外,你们还认识哪些豆豆呢?
幼:青豆、黑豆、蚕豆、豌豆……
4、创作表现:
(1)师:这些豆豆都穿着漂亮衣裳、五颜六色,我们能不能用它们装饰图画呢!请你们来试一试,用五彩豆来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
(2)幼儿自由结伴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语言活动:蜗牛搬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活动准备:
1.课件《蜗牛搬家》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难点: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导入活动
提问“小朋友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家住哪里吗?(请3、4名幼儿说一说)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丽的小区里,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蜗牛的家住在哪里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学说角色对话
(1)倾听故事第一段
1.蜗牛住在哪里?他住得舒服吗?(住在池塘边的石缝里,周围光秃秃的除了石头也没有,每天饱受风吹日晒,只有阴天下雨,他才从壳里探出身子喘口气)
3.他听到蜻蜓和蚂蚁说小山坡是个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干什么呢?
4.猜一猜,蜗牛搬家成功了吗?
(2)倾听故事第二段
1. 蜜蜂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蜜蜂和蜗牛,练习对话(蜜蜂:“我来帮你搬家”。蜗牛说:“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阳会晒着我的。”)
2. 蝴蝶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幼儿交换角色扮演蝴蝶和蜗牛,练习对话)
3. 青蛙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让幼儿分别扮演青蛙和蜗牛,练习对话)
(3)倾听故事第三段
1.你们觉得蜗牛的家会搬成了吗?(让幼儿猜想)好,那蜗牛的家到底搬没搬成,我接下去听故事。
2、故事听完了,蜗牛的家搬成没?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故事 ,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那我们再一起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看看蜗牛到底为什么没有搬成家?我们在听的时候还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学说蜗牛的话。
四、讨论
4.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因为太阳晒、刮风、下雨就放弃搬家吗?你会怎么做?
5.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有没有遇到太阳晒、刮风、下雨?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都是不怕困难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本人在拿到这个教学活动,看了故事以后发现,故事中的很多语言都太过书面化,不够通俗也不利于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语言上做了一些改动,还根据故事内容自己动手做了课件。(课件、原来的故事和改动的故事附在教案后面请大家指点)在环节的设计上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环节我通过提问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题目《蜗牛搬家》,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过来了。然后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我把第二环节作为重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不仅丰富了“细皮嫩肉”这个比较有难度的新词,还把原来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为”雨天路滑“这个比较易于幼儿理解的词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是以提问后,幼儿个别回答,
再到分组角色集体学说对话,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主要运用了讲述法和练习法,在集体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第三环节进行完整地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练习,所以这里我采用的是集体学说对话的形式。第四环节,是一个经验迁移的环节,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蜗牛没搬成家是因为害怕困难,从而教育 ……此处隐藏5733个字……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次组织的语言活动只是语言教育的一种途径,今后需要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小百科:花是植物成熟的表现,开出各色各异的花,具观赏效果;卉是草类的总称。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4一、活动目的
1、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人体结构图、VCD片或磁带《大家来做广播操》。
三、活动过程
(一)、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1、教师引出话题,幼儿自由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提问:“你们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你找到的这些部位可以动吗?”
2、幼儿交流观察、寻找的结果,教师聆听,并及时:
问:“你找到了哪些部位会动?”
(二)、幼儿观察图片:
出示人体结构图,幼儿进行观察人体的'各介部位:“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动?”
(三)、展示会动的身体:
1、提问:“你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动?”“请你跟着音乐把你会动的身体动起来。”
2、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大家来做广播操》的音乐做自己身体会动的地方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晨间活动中,幼儿以拍、滚、抛、踢等方式玩过皮球。
2.充满气的皮球和瘪皮球若干,放大镜、剪刀、打气筒、绳子等各种材料。
3.一段符合课题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会蹦、会滚、会飞的皮球。
1.教师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2.引发幼儿思考:老师玩皮球的时候,皮球是怎么运动的?
3.在音乐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二)感受故事,引出问题:谁住在皮球里。
1.提问:皮球为什么会蹦会跳又会飞呢?究竟谁住在皮球里?
2.幼儿完整地听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3.幼儿讨论: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
(三)引导幼儿探究,并得出结论: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教师用力挤压皮球:皮球很硬很硬的,一定有什么东西住在里面。是什么呢?
2.把幼儿分组,每组有一些材料,如:皮球、剪刀、胶布等,请幼儿通过挤压、听、看闻等方式来探究到底里面是什么。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原来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4.出示瘪的皮球,拍、滚、踢。问: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呢?
5.请幼儿来试试看。
6.教师总结:皮球是因为有空气才能运动的,空气真是了不起啊!
四、活动结束:
让我们一起去与空气玩,跟它做好朋友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小百科:皮球是一种有弹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胶制成。一般为小孩玩的玩具。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4.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
2.儿歌范文、投影仪、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1.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
2.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
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
“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
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形的物体画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物体是圆的,儿歌没有提到的?
我们把它画下来,编成一首儿歌,看谁想得多,编得好!
2.请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和画好的作品尝试续编儿歌的后半段。
鼓励幼儿用形象、生动、贴切的动词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物体,掌握儿歌的句式特点,要讲清楚:
圆的什么,它能怎样动起来。
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小物体做仿编的示范。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不把眼光局限在室内或“圆圆”的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像,
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句。
六、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大声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老师把幼儿的朗读录下来,最后放出来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通过图谱的运用来揭示儿歌的结构,帮助幼儿理解仿编儿歌。本节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的教具准备得很充分,学具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玩具,能利用环境创设开阔幼儿的视野,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说话环境,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并让幼儿动静结合,使语言活动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活动中幼儿的倾听习惯很好,并能积极发言,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